首页>读我网频道>社会 > 内容详情

济南小伙子拉群教说方言 让乡愁也有安放之地

2022-07-08 09:25:4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  伴随着云南傈僳族小伙蔡金发“我是云南的”短视频的火爆,“我用家乡话说家乡”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。来自济南的小伙文浩,用济南话发布的一则“山东代表队申请出战”的视频,在某视频平台上点赞破十万。之后,文浩还拉群专门教说济南方言,成功圈粉。

  蔡金发、文浩这样巧用特色方言来进行短视频创作的网络博主并不少见。文浩表示,通过这些独具地域性、辨识性的地方方言,可以拉近与同地域“粉丝”之间的关系,还可以向外界更好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。

  而放眼全国,近年来不少语言培训机构开设的方言课程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想让孩子学学家乡话,为了方便工作,或者就是觉得好玩,报名参加方言培训班的他们,有各自的理由。而在这些理由中,却有一个共同的话题,那就是留住乡音,让乡愁也有安放之处。

  ◎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

  方言培训

  伴随着云南傈僳族小伙蔡金发“我是云南的”短视频的火爆,“我用家乡话说家乡”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。来自济南的小伙文浩,用济南话发布的一则“山东代表队申请出战”的视频,在某视频平台上点赞破十万——“我是山东的,山东济南的,济南话是这样说,馒头是馍馍,说话叫落落……”

  文浩告诉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,视频发出后,来自评论区的多条“求助”引起了他的注意,“有不少人在评论里留言求助询问一些特定的物品、行为用济南话该怎么讲,然后咱们济南的网友自发地在评论区回复,交流学习济南话。起初,我只是觉得有趣,后来干脆拉了个小群,方便大家交流。”

  在这个“大家庭”社交群里,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在群里交流日常生活、特色美食、地方风俗。“其中,关于方言的切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。”文浩说,不少好奇济南“老师儿”称呼的外地网友,在接触、交流中也慢慢学会了用“老师儿”互称,“这算是了解济南的第一步。”

  蔡金发、文浩这样巧用特色方言来进行短视频创作的网络博主并不少见,甚至一度出现了专注“方言梗”“方言教学”“方言解读”的博主。文浩表示,通过这些独具地域性、辨识性的地方方言,可以拉近与同地域“粉丝”之间的关系,还可以向外界更好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,打造更具辨识性的视频风格,“像我们的‘济南话说济南’视频推出后,不少网友都说原来影视剧里的山东人、山东话,在生活里也是这样的,既直白、易懂,又有着风风火火的萌点,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、代表,它更直观,更容易让人接受。”

  新兴产业

  社交平台上关于方言交流、学习的话题,也层出不穷。放眼全国,近年来不少语言培训机构开设的方言课程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

  “我们教授沪语和粤语,和一些特色地方方言。”某国际语言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陈女士告诉记者,早在三年前,他们机构内就开设了沪语的教程,“内容主要是根据语言环境和生活社交等进行一对一教学,目前授课量还不错。”

  韩子成,山东济南人,复旦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。两周前,他刚刚报名了陈女士所在语言培训机构的沪语课程,他说,每次坐公交车、地铁的时候报站都能听到特色的上海话,“我本来就觉得上海话很好听,就想学,自学了一段时间后,觉得难度比较大,就在网上找了沪语培训班,想趁暑假报个班系统学习一下。”

  陈女士告诉记者,目前,她的“沪语班”名额已排期到9月,“按课时来算的话,我这个暑假可能天天都在上班。”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“囡囡”,陈女士在教课时不仅能够清晰地教授拼读、发音,还会将当地的特色美食、文化风俗加入到教学中,“让学员们学会上海话,更多地了解上海。”

  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,除了线下方言培训班的“报班热”,一些线上的方言培训也在萌芽,从直播教学到录播学习包、录播学习教程直售,方言教学、培训已成为了新兴产业。

  留住乡音

  “创始人说开设这个班,单纯是因为好玩。”大学生魏洲告诉记者,大二下学期,他加入了一个“文化交流社团”,其中有一项活动是方言培训,而他就成了身在辽宁学习“四川话”的山东人,也成了一个教山东话的老师,“有时候,来的不仅仅是对方言感兴趣的异乡人,不少老乡也会来,我们用家乡话交流,说说最近的生活、学习和身边的趣事,也算是让异地求学的我们找到归属感。”

  同样在方言培训班里,找到归属感的还有来自深圳的苏女士。“我跟老公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但我们很早就来深圳创业了,孩子也在这边出生,所以上海话说得就不怎么样。身边能说上海话的人也不多。前段时间,我无意间刷到了沪语培训班,就想让孩子系统地学学上海话。”苏女士说,偶尔听到孩子直播课里传出的上海话,她也会觉得亲切,“那种异乡也能找到家人的感觉真好,而且我觉得这种方式挺不错的,毕竟没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,方言是很难传承的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们的孩子在异乡也能学习到家乡话。”

  “他乡遇故知”是不少在同乡会里学习方言的“老乡”们的共识,而更多的学习他乡语言的人们,也试图通过学习方言走近一个地方、走近一种文化。

  “我是新平湖人。”十年前,黑龙江的孟女士跟着儿子来到嘉兴平湖常住,“起初,我是不愿意来的,毕竟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。但后来,住得久了也都熟悉了,但对于这儿的方言,我始终不得要领。跳广场舞时,有舞伴用方言喊我,我还愣半天。”前些天,伴随着当地社区“阿奴是新平湖宁(我是新平湖人)”方言学习班的开设,孟女士开始了系统的平湖话学习,“平湖已经是我的第二家乡了,学习平湖话,也能让我更好地融入。”

  传播文化

  “线下培训班里我的港式粤语课程,市价是三百元一节课。但在线上,我会通过视频、直播的形式来科普粤语、传授粤语学习经验。”深圳女孩昆昆,自营一家语言学习中心,一对一的港式粤语培训班是她的学习中心的“经典课”。

  在昆昆看来,近两年来,来报班学习方言的学员越来越多样,除了旅游和工作需要来学习的学员,还有一些是受综艺、港剧影响喜欢上粤语,想要扩展自己的年轻人,“在他们的学习中,更多的是看重对于一个地区文化的了解。”

 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告诉记者,地方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,承载着地域民俗、历史、文化之美。

  “目前,我在社交平台上更新的四川方言合集,已有五十多集了。从四川话的由来,再到一些广泛使用的方言用语,每个视频的点赞量都不少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于方言的喜爱。”袁庭栋说,通过跨时间、跨空间的方言文化交流,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,“当大家在刷到独具家乡特色的方言视频时,除了找到熟悉的归属感外,实际上,也在进行着一种文化的传递。”

读我网编辑:张艳红

主办单位:《山东商报》社       ICP:鲁ICP备07018076号
商报热线:0531-88197600    地址: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
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:12377 举报邮箱:jubao@12377.cn

主办单位《山东商报》社
商报热线:0531-88197600
ICP:鲁ICP备07018076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2377